雪泥鴻爪留東坡.法成憲的「東坡系列」
銅雕藝術家-法成憲
雕塑師承謝毓文、油畫師承侯祿
為了塑造佛像細膩的神韻、契合佛教精神,曾親往敦煌石窟、江西五台山等處,體驗千年石窟佛像的莊嚴與慈悲,沉澱對佛法博大精深與圓融奧妙的深切體認;平日也參與法會、每日閱讀《心經》、《大悲咒》和《法華經》等經典,從中得到不同的感悟,是修行也是成為創作的養分,希望觀賞者透過他的作品能更了解佛教的由來與佛陀的故事。
法成憲曾說:「我的喜好是真善美的事物,而作品不只是銅,還有祝福美好的心,一起被鑄造出。」他期許作品不僅是藝術創作,更能為社會人心帶來啟迪、淨化的作用,令觀賞者能心生歡喜。
Read More
雲起時 2020
法成憲 高80公分
東風來 2020
法成憲 高64公分
東坡遊 2020
法成憲 高71公分
法成憲新系列『東坡系列』
為傳達東坡精神,一種樂天知足、一種坦然自若、一種豁達自在
臺華藝集Vol.35 文/蔡淇華
每個華人心中,都住著一個東坡先生。
逢讒遭譏時,因為心中有東坡可以豪邁吟唱:「大江東去,浪淘盡,千古風流人物」,被嘲笑「一肚皮不合時宜」時,亦可學東坡「自言其中有至樂,適意無異 逍遙遊」,就算「為醉人所推罵,平生親友,無一字見及」,仍可豁達執竹杖、履芒鞋,雙足勝馬,一笑定風波!
東坡是儒,比誰都入世,只要想到可以尊主澤民,就算老且窮,仍然「道理貫 心肝,忠義填骨髓,談笑於死生之際」;東坡也是佛,他有出世的非凡哲思,所作 禪詩〈題西林壁〉「不識廬山真面目」、〈贈東林總長老〉「溪聲便是廣長舌」、與〈觀潮〉「廬山煙雨浙江潮」等,不僅是他生命回歸清純空靈的寫照,更是後世 禍福得喪時,可以心靈付與造物的寄託。
東坡的仙風、佛心、道骨,是世人最精緻的文化遺產,然而我輩往往只能在親炙詩文時,才可一次次重返東坡打造的「文化庇護所」;當東坡銘刻的集體意識,在後現代的「短時性」中逐漸消融時,我們極需布希亞(Jean Baudrillard)提出的,需要有藝術家去「 擬像 」(simulacrum) 與「擬仿」(simulation),去建構東坡的文學「永恆記憶」、與哲學的「知識現象」。
讓東坡在21世紀精魂再現,有個最適合的人選 – 法成憲,他一直在等東坡,東坡也一直在等他,在2020年,他們終於等到彼此。
1971 年出生於臺中的法成憲,雕塑師承佛像大師謝毓文,為了塑造佛像神韻,法成憲長期親炙佛法,曾親往敦煌石窟、江西五台山等處,體驗石窟佛像的細膩與慈 悲。沉澱千年佛法、透徹自在心靈後,創作 出系列銅雕作品,已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創作,更昇華至人心啟迪、安定淨化之境,也因此,廣為受邀至荷蘭、香港、臺灣等佛寺院設計製作菩薩佛龕。
法成憲雕塑佛像,菩薩拈花,眾生微笑,近年用沙彌銅雕,澆灌生命的粗坏,童心童趣,如新雲出岫;法成憲的人生亦如東坡,以才太高,逢讒遭忌,但因佛法修為,舉止眉目間,盡是豁達。
法成憲曾為我說法:「『婆娑世界』便是不完美卻可以忍受的『人的世界』。」
觀法成憲雕塑,或與其一方寬坐時,常感心寬,天地自寬,而這種「無事不可過,無事不可忍」的豁然大度,就是東坡的千古情意。
以雕塑在三度空間為東坡留存千古情意,法成憲在東坡的詩文間進行取樣與挪用,以調動觀眾在作品的「形」與「意」上參與;如同馬蒂斯在雕塑造型的美學中曾說到:「一件雕塑品愈小,形式的本質愈是必然存在。」因而法成憲讓作品中出現的靠山、東風、雲朵等材料,都以小巧可愛的變形來顯示「形式的本質」。
德國 20 世紀最重要的現代主義雕塑家魯道夫.貝林(Rudolf Belling)曾說:「無論是具象或抽象,我讓所有物件以一種有機的感知方式具體成形。」
看過法成憲的「東坡系列」,一定可以體會到「有機的感知」,在一尊尊「入目法喜」的沙彌銅雕中,俱是東坡先生可愛、高貴的魅力,不啻是現代人的「精神保護系統」,在「日常」與「藝術」兩總體之間,造成善美記憶的延續,也幫助我們打開時光機,一入眼,馬上進入最高偉的「文化時空座標」,也是現代人對「婆娑世界」的「永恆突圍」。
如同余秋雨在〈蘇東坡突圍〉一文中,對東坡一生的註解:
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, 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,
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,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,
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,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,
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,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。
這就是東坡先生的千古風流,這就是法成憲在人間雪泥裡,成功留下的東坡飛鴻爪痕。
邀請眾生走進法成憲的「東坡系列」, 也為自己「鴻飛哪復計東西」的人生從容突圍吧!
真面目— 橫看成嶺側成峰2 2022
法成憲 高29公分